首页 > 农业技术 > 柑橘种植技术 > 柑橘褐斑病很可怕?不存在的,三张图教你解决它!

分享

操作

0

柑橘褐斑病很可怕?不存在的,三张图教你解决它!

【声明】本文转载自大丰收柑橘植保,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

柑橘褐斑病于1903年在澳大利亚的皇帝柑上首次被发现,之后在美国、巴西等多个国家被发现,近年在我国危害范围逐渐加大,对贡柑等品种危害非常严重,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哦!

褐斑病怎么办?

不用着急哦~橘小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汇总成了三张图片,帮助大家认识这个外来的“讨厌鬼”。

柑橘褐斑病的病原为链格孢菌,同为链格孢属的其他真菌还可引起粗柠檬叶斑病、柑橘黑腐病以及曼查叶病。柑橘褐斑病主要危害部分橘类,橘与柚、或橘与橙的杂交柑橘,以及葡萄柚等。

图为褐斑病常见易感病品种

除图中常见品种外,文献中提及,至今在我国经实验室确定有链格褐斑病发生的柑橘品种还有八月橘、天草、费尔切尔德、和塘房橘等;另外,马水橘和紫金春甜橘也轻度感病。

链格孢菌主要在带病的成熟叶片上越冬,通过气流传播,降落在新梢、嫩叶和幼果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毒素,形成坏死斑,最终导致落叶、落果、枯梢。

图为柑橘褐斑病发病特点以及柑橘各组织发病的特点

一、叶片:刚萌发的幼叶发病后,会出现针头状大小的黑褐色油渍状斑点,病斑较为局限,周围黄色晕圈不明显。

已展叶,但尚未革质化的叶片最感病,一旦发病,产生褐色斑点,病斑迅速扩大,由于毒素沿着叶脉扩散,形成带尾须状的病斑,大多数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这类病叶极易脱落。

部分革质化的叶片发病,病斑褐色近圆形,黄色晕圈常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中央变灰白色,病叶一般不脱落,潮湿时其上产生黑褐色霉层

二、枝梢:新梢发病,先出现针头状黑褐色凹陷小点,病斑上下左右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环绕一周后,其上部分即变黑褐色枯死

三、花:花梗和花蕾发病变褐枯死

四、果:幼果发病后,病斑很小,针头状,黑褐色,凹陷明显,整个果面均可发生,但以近果柄(萼片)部位较多,幼果一般很快脱落。

膨大期和成熟果实发病,典型的病斑为近圆形,褐色,中间凹陷,呈灰白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这些病果大多提前脱落。此外,果实上还可产生灰白色木栓化微隆起的痘疮状病斑,隆起部位用指甲刮之易脱落。

高湿环境有益于链格孢菌繁殖;降雨有益于其传播;在适宜温度(20~29℃)下,叶片持续湿润时,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对易感病品种完成侵染。所以对果园的管理尤为重要。

图为柑橘褐斑病综合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