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农村

分享

操作

0

农村

农村的定义
农村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
农村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中,城市与农村的本质差别将消失。

农村

农村统计口径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规定的农村统计口径有所不同。
例如美国,1950年以前规定,凡是人口在2500人以下的、没有组织成自治单位的居住地就算农村;1950年以后规定,不论其是否组织成自治单位,凡人口在2500人以下或人口在每平方英里]500人以下的地区及城市郊区都算作农村。欧洲各国一般以居住地在20人以下者为农村。
在中国没有直接规定“农村”这一统计指标的口径,仅规定了“市镇总人口”和“乡村总人口”这两个人口统计指标。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解释,“市镇总人口”指市、镇辖区内的全部人口;“乡村总人口”指县(不含镇)内全部人口。其中,“市”是指经国家规定成立“市”建制的城市;“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镇。而1984年规定,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人的,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均可建镇。

农村的特点
农村同城市相比有其特点:
(1)人口稀少,居民点分散在农业生产的环境之中,具有田园风光;
(2)家族聚居的现象较为明显;
(3)农村工业、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较低。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是指农村中的农业、工业、商业、金融、交通、运输、服务业等经济部门的经济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总称。相对于城市经济而言的地区经济。

农村经济的特点
农村经济的特点是:农业是主体,其他部门的经济活动与农业都有直接或间接联系,人口密度较小,生产比较分散,经济发展较城市缓慢。它是按地域划分的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其性质、结构和发展水平均离不开整个国民经济的状况和发展。它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专业化经济阶段发展到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农工商综合发展阶段。

农村经济的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农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1)农村是提供农产品的基地,农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有大批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3)农村生态状况影响整个社会的生态状况。
(4)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同城市经济互相配合,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5)广大农村既是城市经济的市场,又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原料。

新农村

农村经济发展意义
中国农村地区广大,人口众多,加快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村各产业全面高速增长,不仅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