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国改革报》访天天学农创始人兼 CEO 赵广

分享

操作

0

《中国改革报》访天天学农创始人兼 CEO 赵广

《中国改革报》成立于1994年,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名,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近日《中国改革报》对天天学农 CEO 赵广进行了专访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工作。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供给侧改革要想得到有效推进,除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之外,农民也需转变发展观念。

发展农业知识服务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通过施化肥、打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农民还得要调整种植结构,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提升经济效益。
“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在于种植规划性不够,田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信息不对称,其中最大根源还是我国农民职业化水平低。中国农民受教育年限基本在6年~7年,其他发达国家都在12年以上,相对应的,中美农民人均年收入差距也在25倍左右。”天天学农创始人兼CEO赵广说道。
“在2015年,国家就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当下,随着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品牌农业、规模农业等的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国家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和职业农民的培训,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曾说‘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也是我们的初衷。”
在十九大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又引导和推动着一批年轻人回乡创业,他们以一种新农人的姿态带着新的思维回乡做农业,农业种植群体结构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赵广表示,“这批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和他们对农业知识的渴求,就是天天学农做农业知识平台的最大背景。传统的学习教育方式效率低,覆盖面窄,以农技学习为例,传统学习渠道主要有农技站、零售商、传统线下培训等,很难高效地满足包含2.6亿农户在内的3亿涉农人群的农业专业知识和服务需求。而农业互联网线上平台可以解决农民线下学习时空问题和认知差异的问题,让广大农人以低成本获得价值数千元的农业知识技能课程,同时也可以让优势师资资源为更多农人共享,办一所农民职业化教育的线上大学,这就是天天学农正在做的事。”

建一所“农民大学” 助推农业升级
据介绍,2017年11月,天天学农的APP正式上线,国内首个互联网农业学习平台正式诞生。加上天天学农成立初期上线的官网、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天天学农的课程平台矩阵正式成型,这相当于建好了“教室”。同时也在建设“教师”队伍,天天学农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农业各领域的实战专家讲师,并且建立了一套讲师的评级制度,根据专家的综合能力评定等级、专项领域适用值,来对应不同课程类型的内容授课,同时也会与一些很受欢迎的讲师独家签约,目前累计合作专家500多位。
天天学农刚上线之初,主要是通过线下活动吸引用户,直到今年,天天学农的传播方式已经从线下转到了线上,主要是基于社交生态的玩法,即“社群微信群+小程序+新媒体”。
在谈到后续平台发展时赵广表示,“天天学农要继续研发形式更多元、内容更丰富的课程,后续将以‘农技学院’和‘农商学院’作为内容研发的两条主线。农技学院将复制柑橘系列课程的成功经验,拓展至10个作物品类,包含葡萄、猕猴桃、芒果、火龙果、香蕉、苹果、草莓、樱桃、蔬菜等,为广大农户提供更丰富的农业知识技能服务。简而言之,农技学院以农技指导培训为主,解决农民种植燃眉之急的问题。”
据了解,天天学农已与每日优鲜、农夫山泉、百果园、农优100等优质团队展开深度合作,将成为新农人的第一所互联网农业商学院。此外,下一步天天学农平台选择了365个农村创业故事,让新农人自己来讲自己的故事。
最后,赵广表示,农商学院是目前课程体系中比较有特色的版块,像农产品品牌塑造、农产品营销、农创知识等内容,将会给用户带来产后环节的知识服务,是用来提升农民种植经营软实力的。

中国改革报版面